國內計算機教育利弊
國內計算機教育到底有缺少什么
(2020-02-08)河南鄭州科技市場IT產品配送網-鄭州電腦手機測評中心
郭位,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杰出教授。“學以致用”,是郭位認為自己堅持了二十年的理論和教育理念。2008年11月,郭位在香港城市大學就職典禮的演講中說,大約六十年前,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赫欽斯說過:大學自由有三,在于探究、討論、傳授。舍此則大學焉存。六十年世情變幻,近日城大教育使命是“響應社會所需,提供專業教育和進行研究”。
“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或許沒用。”郭位雙手交叉,十指絞緊,對本報記者發出長長的一聲嘆息,“中國大學不應只成為研究院,而應該到英特爾、微軟中去訪問和學習。”
9月8日,這位既擁有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頭銜,又是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成就獎得主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對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現狀唯有嘆息
您在美國多所大學做過多年教授,現在也是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對內地教育據說也不陌生,那您對目前中國內地的計算機教育怎么看?
郭位:無論是在美國,還是香港,我都推崇一個理念,那就是中國古話說的“學以致用”。但據我不算太深的了解來看,內地計算機教育除了重視成績和已經完全過時的一些語言、編程,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太實用”,嚴重一點說,是根本沒用。為什么?一些內地的企業朋友經常告訴我,內地計算機系的學生,講起C++語言理論技術來一套一套,但是與實際工作要求的卻又有太大的差距,更沒什么創新。因此一些企業老總私下告訴我,不喜歡用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因為聘用來沒什么用,學校學到的東西與社會要求的距離太遠太遠,這也是近年來計算機專業畢業學生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中國內地大學的教材、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發展,那香港呢?
郭位:中國香港在教育上比內地稍微好一點,更強調學以致用,在香港有一個好的特性,就是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去企業實習,所以我認為應該多鼓勵學生去實習,老師也應該到企業去實習,將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相關聯起來。做學問,我們在大學里應該采取入世的觀點,在古時候讀書人要隱居到山林里去的,可是現在我們做學問,對社會有直接的貢獻,所以大隱隱于世,要在城市中修道,對社會有貢獻,在這種出發點里面,我們希望能夠推廣我們城市大學的教學研究,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你為何一再強調,包括計算機在內的教育應走進企業?我跟你舉個例子,這句話講得可能太直接了,在全世界的大學我都這么講,包括香港的大學,包括美國的,甚至于我也敢說包括中國內地的大學,都要比企業界的發展晚幾年。原因是因為這樣的,我們大學如果做的不好,不會倒閉,可是企業界如果做得不好,大家知道隨時會倒閉的。那么英特爾、微軟、聯想會不會倒閉?很難倒閉。因為人家隨時都在創新,都在跟隨社會發展、社會實際需求。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您的這個想法比較具有前瞻性,也帶有一種危機意識。但似乎從目前看來,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很難做到。我們至少應該有一個危機意識。我必須強調,大學雖然跟企業不一樣,大學不講如何賺錢,企業是為了賺錢。可是企業很多精神,比如說創新意識、應用、與社會接軌上做得很好,這些我們大學應該做到。我比較喜歡“問題驅動式研究”這個說法,其精神雖與“應用研究”一致,但這是指涉較為具體而適時的問題。該怎么理解呢?我們常常講大學面很廣,學到了很多基礎知識,這個是對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就產生一種借口,就是大學不做那么好也沒有關系,但是讓大學能夠趕上時代潮流,一定有一個問題驅動,從大學管理來講,還包括我們用的經費,是不是用到刀口上,我們給學生的教育,是不是對學生的長遠有幫助,我們現在開一門課是不是真的有效益,這門課是不是有道理,我們教育學生的,我們給學生講課,受到學生評價,是不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夠再有很多借口不做好。這也是問題驅動式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個借口。
內地計算機教育出現這種不實用、與社會距離太遠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位:課程與企業應用是一方面。現在IT產業日新月異,導致企業信息化進程腳步也大大加快。但問題是,現在很多學校計算機課程還是多年前的,過時了卻舍不得丟,應該把一些老的課程趕快去掉。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學校、學生和企業離得太遠,或者他們不知道企業、社會需要一個怎樣的計算機畢業的學生。許多內地學生會背課本,會多種計算機語言和編程,但我想問下中國的大學,有多少學生去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學習和訪問過?都不走進企業,怎么知道企業、社會需要怎樣的學生?
這是不是意味著,對于內地計算機教育,甚至內地教育來說,除了拋棄過時的課本,與企業、社會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更重要?
郭位:我覺得這才是大學緊隨時代理念腳步。學生一定要走進英特爾、微軟等等公司去做研究,去訪問和學習,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創新意識,知道如何去學習更多實際應用的東西。研究和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一體兩面,密不可分。如果只是滿足知曉的欲望,沒有探討和研究,大學就不會有進步;如果只有研究和探討,而不應用、傳播和傳承,大學就成了研究院,中國大學不應成為研究院。但讓學生走進英特爾、微軟去學習和訪問,是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企業四方搭建一個良好溝通橋梁的。在我看來,研究為教學之本,而教學又可為學生提供研究機會,研究又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河南鄭州科技市場IT產品配送網----------DIY游戲電腦、辦公電腦聯系電話:17739760690(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