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業最坑消費者
哪些行業最坑消費者?
(2020-02-05)河南鄭州科技市場IT產品配送網-鄭州電腦手機測評中心
一、快遞業
2010年投訴次數 :687次
黃槍診斷:百病纏身,怨聲載道,無良藥可治。
問責對象:快遞協會、申通、圓通等快遞業
近年來,中國快遞業一直呈現“跳躍式發展態勢”——日均業務量從1990年的1萬件快速升到今年1000萬件的日均量。目前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快遞公司有2000多家,分支機構5000多家。伴隨數量急劇增長,中國快遞業問題卻日漸暴露。從今年“開黃槍”欄目收到的投訴來看,必須先簽收后驗貨;私吞貴重物品用郵費賠償;物品遺失和運送時間超時;不履行保險、保價告知義務,導致貨物丟失、毀損時,消費者得不到應有賠償等等問題,是諸多消費者遇到的共同問題。“為什么?為什么?”在8月的一次來信中,一位讀者連用了13個“為什么”表達他對“人禍”頻頻快遞業的憤怒和不解。
既然諸多疑問沒有答案,那么讓我們對比一下國際快遞公司的從業人員吧,比如UPS國際快遞在國內的招聘中就要求:快遞員學歷需大專以上,精通外語,并承諾月薪 5000元以上。但國內這些快遞業呢?加盟者只需向總部一次性支付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的網絡建設費和風險保證金等費用,就可以取得加盟資格營業。準入門檻在哪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又在哪里?然而,讓黃槍和眾多消費者、網店賣家內心悲涼的消息是,據說,快遞行業將集體漲價2-3成。好吧,我們承認,快遞業是越來越賺錢了,快遞人員都直奔小康而去了,但上述諸多問題,是否能都到解決?唯一的監管消息是,據說快遞協會正醞釀在全國范圍內對快遞企業進行星級評定。但我們有必要問,所謂的星級評定是否能監管混亂的快遞業?中國快遞業會走向何方?監管行業為何遲遲不見更多動作?2011年,這個行業是否會遭到更猛烈的投訴?
電視臺提供舞臺,收取高額費用,騙子巧言令色,假貨、次貨賣得高價,消費者啞巴吃黃連,這就是電視購物的現狀。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是,全國有近萬家電視購物企業,其中80%屬于不正規企業。80%啊,多么驚人和恐怖的數字。廣電等監管部門,你們哪里去了?盡管“開黃槍”欄目和諸多媒體,都對電視購物進行過調查報道。但時至今日,變相虛假宣傳卻是有增無減。河北、吉林、甘肅等諸多衛視,類似“原價4600元電腦只要9元錢”等虛假電視購物廣告仍狂轟濫炸不止。哪怕節目是外包播出,但良心呢,媒體的責任呢,都到哪里去了?
電視購物廣告商的違法成本過低,在行業圈內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從根源上來說,在現行廣電體制機制下,某個涉嫌違法違規的產品廣告,哪怕在一個幾家電視臺查處停播后,企業主,廣告商仍可以 “打一槍換個地方”,更換城市照播不誤。沒有“傷其筋骨”,缺乏問責制,以致電視購物虛假不實的弊病成了斷斷續續、久治難愈的“頑癥”。在今年3月的采訪中,消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應盡快制定帶有強制性的電視購物行業管理辦法,適當提高入市標準,加大違規成本,嚴重違規即強制退出,設立“黑名單”機制。然而,2010年即將過去,上述解決辦法沒有任何消息。我們有必要責問,作為主管的廣電部門,監管產品質量的工商部門,種種問題,難道真可以視而不見?還要讓眾多消費者對電視購物的信心降到什么程度?
二:壟斷行業亂收費為何一貫正確
投訴統計:1179次
黃槍診斷:壟斷制病,沉疴必須用猛藥
問責對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有線電視
這一年來,關于三大運營商亂收費的新聞,還少嗎?不,從三大運營商壟斷那天開始,就從未少過。運營商亂收費、強迫收費、欺詐收費,乃至和不良SP聯合西非,也早已不是什么新聞,變成了運營商的“一貫正確”決定。但“一貫正確”的亂收費,豈止是三大運營商而已?消費者對自來水、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收費問題的投訴,同樣居高不下,輿論對此的抨擊也不絕于耳,但并未見其有多大改觀,有些反而愈演愈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亂收費成了壟斷行業的“正確決定”?
壟斷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在壟斷難以被全部打破的現實環境中,亂收費問題不僅不太可能由壟斷企業自發自覺地糾正,甚至還會因其謀求壟斷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加劇。那么,誰來規制壟斷行業亂收費?實際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價檢司聯合課題組早在2006年發表的《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問題研究》就已指出,我國監管壟斷行業的價格法律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對絕大多數壟斷經營的商品或者服務價格實行較為嚴格的政府管制。但現實是,壟斷行業是一個涉及眾多復雜利益的群體,比如地方政府、關聯企業、合作伙伴、集團員工等,要為如此多人謀福利,想要改變,難于上青天。好吧,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要全面徹底的整治清理電信、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亂收費現象,遠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退而求次,服務質量總可以保證吧?無奈的是,某種程度上,壟斷行業的服務質量,是比亂收費為何“正確”的艱難提問。
三、學生為何成為最好的賺錢工具?
投訴次數:972次
黃槍診斷:利益熏心,良知應撥亂反正
問責對象:各大高校、教育部
在越來越多人的眼中,每一個學生,每一位家長,都是最好的賺錢工具。不僅是科士威等傳銷公司將目光瞄準了大學生,也不僅僅是各種“一夜暴富”的商機網也將目光瞄準了大學生,更多更危險的,是各大高校在利益熏心下,將自己的學生當成了最好的賺錢工具。
在三大運營商的公關之下,全國數千所高校被徹底“圈地瓜分”。從年初 “封校門”鬧劇,到9月“綁架門”的懸疑劇;從回收競爭對手機卡的“回購門”,到勤工儉學售卡遭打的“暴力門”;從營銷上的“明爭”到宣傳上的“暗斗”,種種校園競爭之亂象讓人目不暇接。但僅僅是各大高校嗎?實際上,絕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其學生和家長,都已被幾大運營商攻占。此外,一份專題報告指出,某知名IT代工廠, 在河南、山西等地,“以實習之名,濫用數萬名學生勞動力”,強制學生前往實習,否則以不發畢業證和退學相威脅。種種現象背后,當地高校和政府部門的行政力量昭然若揭。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竟是學校最好的賺錢工具呢?我們本已缺失的教育,將會走向何方?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又會用什么來回報社會?
四、電子商務為何成假貨集中地?
投訴統計:473次
黃槍診斷:假貨痼疾,宜先治其新、急病癥,然后再調治痼疾
問責:淘寶網、京東商城、新蛋網、卓越網
這邊廂,央視剛剛曝光一批假冒名牌借助淘寶,非法兜售并牟取暴利的不法行為。那邊廂,新蛋網就承認秒殺使用翻新貨,卻一腳把責任提供給供應商。對中國電子商務而言,這是一個多事的年代。“硬盤門”、“盜版門”、“磚頭門”、“秒殺門”、“假貨門”等等,按下葫蘆浮起瓢,一個門接著一個門!某種程度上,現在的中國電子商務,就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里面的通天浮屠一樣,外表強大內部卻群魔亂舞,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總有一天會變成前進巨大阻礙,是淘寶的,也是京東、新蛋、卓越網的,也是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但這話對網上購物來說卻沒有效果。一旦遇上與網上商城的糾紛,老百姓往往是“媳婦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淘寶、京東、新蛋等要不但需要消費者舉證,還要提供極少為個人服務的第三方電子鑒定機構提供證明,消費者維權比告御狀還難。網上商城設計的維權門檻令絕大多數消費者無法逾越,能最終走到臺前,與賣方一論是非的消費者鳳毛麟角。因為網絡交易消費流程與線下存在明顯差異,這似乎成了網絡購物商家最喜歡鉆的空子。理應在與消費者的糾紛中起到更積極的作用并承擔更多責任的網站,為何總是忽略自己的責任?維權門檻為何讓絕大多數消費者黯然生退?消費者是弱勢群體,不過不是被用來欺負的,而是保護的,無論從道義,還是法理的角度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是,如此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何受傷的總是消費者?
河南鄭州科技市場IT產品配送網----------DIY游戲電腦、辦公電腦聯系電話:17739760690(同微信)